招生考试网
学历类| 阳光高考 美术高考 研究生 自考 成人高考 专升本 中考会考 外语类| 四 六 级 职称英语 商务英语 公共英语 日语能力
资格类| 公 务 员 报 关 员 银行从业 司法考试 导 游 证 教师资格 财会类| 会 计 证 经 济 师 会计职称 注册会计 税 务 师
工程类| 一级建造 二级建造 造 价 师 造 价 员 咨 询 师 监 理 师 医学类| 卫生资格 执业医师 执业药师 执业护士 国际护士
计算机| 等级考试 软件水平 应用能力 其它类| 论文 驾照考试 书法等级 少儿英语 报检员 单证员 教案 专题 考试资讯 文档
 3773考试网 - 高考 - 福建高考 - 正文
2013高考 福建高考 福建省质检 各省高考 历年资料 高考志愿 录取分数线 招生计划 高校招生 录取查询 招生章程 成绩查询 招生简章 高校专业 高考试题答案
高考满分作文 高考作文 高考政策 高考模拟题 招生专业 高考大纲 心理减压 高考状元 自主招生 保送生 公安警察院校招生 美术高考 高校频道 高校分数线 各省分数线
全国高考 北京 上海 广东 山东 江苏 浙江 湖北 四川 天津 陕西 湖南 福建 重庆 安徽 辽宁 江西 海南 宁夏 吉林 山西 广西 云南 新疆 黑龙江 青海 甘肃 西藏 河北 贵州 河南 内蒙古 香港 澳门 上海春季高考 天津春季高考 山东春季高考 福建高职单招 重庆高职单招 浙江高职单招 吉林高职单招 单独招生 港澳台联招

2013福建高考数学试题难度命题说明

来源:2exam.com 2013-6-8 21:40:30
2013年高考(福建)数学学科试卷说明
数学学科高考命题组
 
1.立足基础,适度创新
命题关注学生后续学习的需要,文、理科试卷的知识覆盖面均达80%以上,有效地检测了学生是否具备进一步学习所必备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思想。同时,根据数学各模块在中学数学的地位及课时比例,合理选取试题素材,确定考查力度。在基本保证考试内容抽样的合理性和典型性的同时,从学科整体意义的高度考虑问题,检测了考生是否具备一个有序的网络化的知识体系,并能从中提取相关的信息,有效、灵活地解决问题,从而使高考试卷的评价功能得以合理体现。因此,作为中学数学主体内容中的函数与导数、数列、统计与概率、三角函数、解析几何、立体几何等六大主干知识,在文、理科试卷中不但占分比例大,而且在各类题型中都作了较为深入的考查。
适度创新主要以中学教学的实际和高考“公平性”的体现为视角,合理匹配试题的主要考查目标,并在试题设计上求新。如理9以等比数列的片断和、积为背景,考查考生从特殊到一般地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理10、文16、理15依托新情境材料,考查考生阅读理解、提取相关信息的能力,考查考生的学习潜能;文11、理18、理19都要求考生运用直观感知、操作确认等数学实验方法予以解决,其中,理19第(Ⅲ)问要求考生能将空间几何体的拼接转化为平面图形的拼接,需要较高的空间想象能力;理20以三角函数为载体,将数列、函数与导数合理交汇,考查考生对问题的理解及综合地应用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所需要的抽象概括能力和推理论证能力。
这些试题设计新颖,背景公平,问题的解决应从题目的求解目标中发现问题的实质,从题设条件中合理提取有关信息,通过分析与综合,获得解决问题的方法。求解过程只需利用中学数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的思想方法,进而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2.力求区分,彰显选拔
命题关注不同要求层次的问题的设计,既有容易题,也有中等题、难题,力求使得不同层次的考生的水平都得到合理的评价,突出“淡化层次内的区分,强化层次间的区分”的评价理念。
各种题型的试题梯度明显,例如选择题和填空题的起点低,再逐步增加难度,而最后两题有较大的思维量。解答题在整体难度递进的同时,每一小题也均从易到难。例如理19、20、文21、22的第(Ⅰ)问入题较易,而第(Ⅱ)或第(Ⅲ)问则将检测考生是否具备在自然语言、图形语言和符号语言之间进行熟练的转化和思考的能力作为重要的考查目标。
这些试题的解法多样,不同的解法体现了考生思维层次的差异。试题既体现对考生的人文关怀,又真正体现了“多思少算”的命题理念,使大部分考生都能得到一定的基本分,同时又有助于思维层次较高的考生充分发挥,彰显了选拔功能。
3.注重探究,突出能力
高考作为一种选拔性考试,除了必须注重考查考生是否具备网络化的知识体系,并能够从中抽取有用信息以解决问题之外,还必须同时注重考查考生对数学本质的理解,考查考生的学习能力。
命题强调高考对考生学习方式和学习潜能的关注,有效地检测考生对中学数学知识中所蕴涵的数学思想和方法的掌握程度。例如理10、文16考生需先理解“保序同构”的概念,并搜索已有的知识进而运用最本源的函数知识予以解决,考查考生解决新情境问题的能力;理9在探究两个新数列生成的过程中,考生需将问题回归到等差、等比数列的定义,并予以解决,考查了考生抽象概括能力;理15的解决需考生阅读理解相关的知识材料,提练解决问题的思想方法并加以应用,考查了考生学习新知识、解决新问题的能力;理18证明9个点都在同一条抛物线上,考生可从特殊入手,通过合情推理得出结论并加以验证,也可通过演绎推理直接证明,考查考生推理论证的能力;理19的拼接过程需要考生严谨、简捷和深刻的思维,考查考生的空间想象能力;理20第(Ⅱ)问在探究三个数成等差数列的过程中,需要考生对三个数的大小进行辨析,从而优化解题过程,考查考生思维的简捷性,较好地考查了考生的运算求解能力。理20第(Ⅲ)问要求考生化整体到局部,先研究函数在一个周期内图象的性态,再从特殊到一般地解决问题,综合地考查了考生的抽象概括能力、推理论证能力和运算求解能力;文22也需要考生对问题进行不断地转化,考查了考生的推理论证能力和运算求解能力。
这些设置突出对中学数学思想方法的考查,注重最基础、最本质的数学知识的应用,旨在考查考生探究问题的能力,检测其进一步学习的潜能。
4.关注过程,凸显导向
 “过程与方法”作为《课标》倡导的三维目标之一,也是命题的理念之一。
试题注重规避模式化的解题和公式的直接套用,考查学生探究和解决问题的思维方法,着重考查考生的数学素养,力求实现对中学数学教学的正确导向作用,引导中学数学教学健康发展。如理8、文12以函数图象的变换为载体考查考生对极值定义本质的理解;理9则回避了对等差、等比数列公式的直接套用,着重考查考生对等差、等比数列定义本质的理解;理10、文16则考查了考生对函数的定义本质的理解;文11对线性回归的考查不再是以往的套用公式,而是考查考生对线性回归知识发生、发展的过程性理解;理15体现了对新材料的学习、理解和运用的过程。
这些试题关注了考生的学习过程,不但关注了结论,更关注过程,以期给中学数学教学带来良好的导向。
最后,命题直面文、理科学生数学学习水平的差异,合理加大文、理科试卷的差异。两份试卷中,完全相同的试题只有三道(文10和理7,文12和理8,文15和理14),分值为15,占10%;姊妹题(背景或设问方式相似度较高)只有三对(文1和理1,文16和理10。文14和理11),分值约为13,占8.7%。这样的试题设置,无疑使试卷的人文关怀得以更为明晰的体现。

  • 上一个文章:
  • 网站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本网所提供的相关信息请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②本网转载的文/图等稿件出于非商业性目的,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在两周内来电联系.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申明 | 网站导航 |
    琼ICP备12003406号